为进一步推动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10月13日,苏州高新区组织40余名来自镇湖街道的绣娘代表,走进东吴证券上海总部文化空间、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启一场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精彩之旅。本次活动旨在借助上海这一世界级窗口,借鉴先进经验,为“天工苏作”注入新活力,推动非遗苏绣加快出新、出圈。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杨斌参加活动。

精品荟萃 传承经典
东吴证券上海总部文化空间由苏州博物馆与东吴证券携手打造,踏入其中,宛如走进一座精致小巧的苏州文化艺术馆。展馆以“工艺里的苏州”为主题,围绕苏州的园林美学、烟火生活、和合精神3个方面,精选苏绣、缂丝、琢玉、制扇等60件(套)现代苏州手工艺精品,勾勒出一幅幅恬淡闲适又纯良质朴的姑苏画卷。

展厅内的苏绣作品吸引了绣娘的目光。这里既有20世纪苏绣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当代绣娘的早期探索创作。其中,苏州市刺绣研究所朱凤大师的点彩绣作品《虎丘》,以及由朱见深设计、吴玉英绣制的《一团和气》双面绣台屏尤为引人注目。苏绣大师梁雪芳、卢梅红齐声称赞道:“点彩绣针脚短小,绣面立体且色彩丰富,老一辈的苏绣艺术家用极其细腻的针法展现了苏绣独特的魅力,这是我们如今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传承的。”濮凤娟则感叹作品《一团和气》:“绣工平整细腻、针脚隐蔽,构图巧妙,非常有江南气韵!”

此外,周海云于2006年创作的《水乡》,运用虚实乱针绣和丰富色彩层次,将烟雨朦胧中的江南景致展现得入木三分。这些作品让每位苏绣行业的从业者,再次深切感受到传承的使命。

苏州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钱莺歌表示:“镇湖的苏绣是高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把苏绣等苏工苏作以展览的形式进行推广,让更多人欣赏到传统非遗的美,并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历史沉淀 助推创新
上海博物馆东馆以宏大规模和丰富展陈,为绣娘们呈现了一部鲜活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在青铜馆、江南造物馆等展馆中,绣娘们近距离欣赏众多国宝级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青年绣娘杨雪表示:“近距离观赏文物,这对苏绣创作很有启发。比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云雷纹,它们的线条张力和立体层次,以及器物的造型美学,都能为我们的作品构图提供新思路。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让我们在传承苏绣技艺时更有底气和灵感。”
姚涛认为,苏绣创新不能只复制传统,要深挖文化内核再用当代设计进行转化。比如用色彩、针法变化,让丝线既显柔美又能呈现金属质感。目前,她正在尝试多路径探索:一方面与画家合作,基于授权模式结合文人画作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尝试用AI设计原创苏绣作品图案。

在参观过程中,苏州高新区相关策展人表示,未来,将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以及借力苏博和相关企业文化展陈空间资源,与苏绣大师进一步探讨,举办更多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苏绣展览,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推广苏绣艺术,进一步提升非遗苏绣的知名度。
近年来,作为非遗苏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苏绣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传统苏绣作品历久弥新,新时代下的苏绣不断尝试各类“可能性实验”,跨界、融合、出圈,实现生活化、年轻化、国际化,成为苏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下一步,苏州高新区将继续加大对苏绣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苏绣艺术与现代科技、文化等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拓宽苏绣艺术的国际视野和市场空间,让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