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美食版图中,除了家喻户晓的甜皮鸭、跷脚牛肉外,历经三代传承、八十余年发展的“罗诚牛肉”正以全新姿态突围——这家起源于犍为罗城古镇的四川老字号,从年产值十多万元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迈向亿元级的农业产业化四川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产业链辐射带动1100余户农户增收,年创造利税超千万元,用“诚信底色+创新引擎”书写了传统食品企业赋能区域经济的转型样本。
三百载技艺传承 诚信筑基的经济价值转化
罗诚牛肉的风味密码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1708年移居罗城的回族先民开创了牛肉腌制技艺,选取上乘部位去筋后用秘制香料腌渍,奠定了清真风味的根基。1942年,苏氏祖辈苏德能正式在罗城古镇开设“罗城牛肉馆”,将祖传技法转化为规模化经营,历经犍为县罗城牛肉回民加工厂的迭代,2006年正式注册为四川罗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2250万元。
“我们罗诚牛肉,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我们传统的就是(做)牛肉,特别是我们清真食品的这种风味。”四川罗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荣聪说道。“诚”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更是经济价值的源头。苏荣聪解释品牌名“罗诚”的双重含义时,特别提及传承的初心。这份坚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
2013年销毁近20万元瑕疵产品的举动,换来了海底捞、三只松鼠等头部企业的长期合作;无条件退换货的服务承诺,使其复购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如今,这份诚信已沉淀为20项资质证书、9项专利及“四川老字号”等荣誉,更转化为年代工收入超亿元的稳定订单基础。
全链升级破局 智造驱动的产值跃升轨迹
苏荣聪说:“技术创新是我们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老字号的底气在传承,出路在创新,核心在产品力突破。苏荣聪的转型逻辑在生产数据中得到印证,企业产值实现阶梯式增长,这一增长背后,是智能化改造的强力支撑。
2024年7月投用的50亩新园区,总投资近1亿元,2.5万平方米车间内,自动包装机、重量剔除设备与X光检测仪构成的生产线,将单位产品加工效率提升40%,次品率从3%降至0.5%以下。
苏荣聪介绍说:“我们在乐山高新区新建的这个厂房,打造了一个新的生产线,有自动包装机还有重量剔除,然后X光机,再加上我们自身建设的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对产品的原料、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的成品出厂检验。”
品控体系的全链延伸更激活了上下游经济。早年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模式,带动1100多户农户年出栏商品牛2万多头,户均年增收超1.8万元;如今为匹配规模化生产需求,转向巴西、阿根廷等产地进口牛肉,年采购量达6000吨,形成“海外原料+国内加工+全球销售”的产业链格局,仅原料采购环节就间接带动国内外超200人就业。
“我们企业产品质量上花了很多的工夫,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把好我们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关。解冻、分割、卤煮、成型、内包、杀菌、外包……各个环节都是在比较高的标准和环境当中进行生产,采用了非常先进的生产设施来保障我们的产品质量。”四川罗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罗林说道。
罗林从一线视角透露,七大生产环节的无菌标准改造,虽增加15%的初期投入,但对产品质量的保障更有效。使客户更稳定,更值得信任。
品类创新拓市 产业协同的价值辐射效应
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罗诚牛肉完成从“大包装”到“小规格”的转型,将传统干巴牛肉延伸出手撕、灯影、香酥等十多个品类、几十种口味,年销售额较转型前实现翻倍增长。
代工稳基本盘,自主品牌谋增量,产业协同创价值。苏荣聪介绍说:“我们一直在跟国内的几家大型知名公司,比如说像海底捞、三只松鼠这些企业合作,从今年开始我们也是在积极地发展这个市场,包括海外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发展带动了区域配套产业升级,按照规划,新园区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10亿元,创造利税4000多万元,带动上下游就业超千人,成为乐山“味道经济”的核心增长极。2025年启动的海外市场布局,更有望将川味牛肉的附加值提升空间进一步打开。
从古镇作坊到智能工厂,从区域风味到产业引擎,罗诚牛肉的升级之路,正是乐山老字号“守诚信之本、行创新之道”的经济实践缩影。随着《乐山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实施,这家企业在冲击“中华老字号”的同时,正以每年较高的增速,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增长的“牛肉动力”。
友情链接: 政府 高新园区合作媒体
Copyright 1999-2025 尊龙凯时网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33264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344号主办单位:《尊龙凯时技术产业导报》社有限责任公司